装三代支架食道癌患者寿命延长
2022-04-19 09:01:43 来源: 上海肿瘤 咨询医生
装“三代”支架食道癌患者寿命延长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支架还能给患者“量身定制”?经过科技研发的“2.0”版支架不光有本身的功效,还能治疗病变部位。这样的创新便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放射科的最新科研成果,记者了解到,这样的新技术已经在我省各大医院进行了广泛的推广使用,并成功获得了201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龄老人 肺不好无法接受放射治疗
70多岁的张大爷被送到医院时,食道中的 已经非常严重了。直径有7厘米长,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吞咽障碍。食管支架项目带头人、中华放射学会全国介入学组组长、东南大学特聘教授滕皋军给张大爷检查后发现,他的 位于食道中段,但老人的肺并不好,无法接受正常的放射治疗。
滕皋军和团队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决定给张大爷安放支架。“像张大爷这样的病情,一般都会安放支架,但老人的身体并不好,营养缺乏。消瘦很厉害。”滕皋军认为,一般的支架只能解决老人的进食通畅问题,无法治疗老人的 。而老人希望进食的心情极为迫切,“能不能一边保证吞咽,还能同时治疗呢?”家属的一句话顿时点醒了滕皋军,能不能让支架上也带上药物,在保证进食畅通的情况下还能治疗 呢?给支架进行“改良”研发最直接的动力便从患者身上产生。
安放一代支架后 患者 复发不久去世
“食道癌病人还有个特点,不能吃了就会面临死亡。这对于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是个极大的威胁。”滕皋军清楚地记得自己亲自手术做过的一例病例,给一位50多岁的食道癌患者在食道部位顺利安放了支架,本以为患者可以正常进行吞咽。但没过多久,这位患者便再度出现了吞咽困难的情况。通过X光片,滕皋军发现患者的食道部位的 再度疯长,导致支架出现了狭窄,吞咽困难的情况便再度产生。
二次手术对于患者带来的病痛可想而知,这位50多岁的大妈在手术后4个月便离开人世。这次的手术让滕皋军和他的团队印象极为深刻。因为当时的医疗技术有限,国内的支架(一代)使用和制造尚处在模仿阶段。而这也成为了滕皋军和团队下决心研发新型消化道支架的最根本动力。“不光要解决患者的吞咽困难,更要让患者延长寿命。”滕皋军给自己定下了这样一个目标。
5年研发 终于完成了“三代”改良
从2002年开始,滕皋军便带着自己的团队开始了支架改良的研究。解决消化道出血是滕皋军的团队改良第一代支架的头一步。为了避免安放支架后还是会引起 疯长的问题,滕皋军和他的团队给原本不会“拐弯”的支架像列车一样分了“节”,二代支架能够顺应食管的弧度自觉“拐弯”,并且更加服帖,不会发生移位,引起消化道穿孔出血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进一步解决像张大爷这样的患者的痛苦,滕皋军的团队开始了创新尝试:研发具有扩张功能和治疗功能于一体的“三代支架”。在尝试过很多方式后,滕皋军和郭金和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物理叠加”,“我们发现碘-125粒子是最为合适的选择。让支架携带上碘-125粒子,不光能够解决扩张消化道的问题,还能具有放射治疗功能。
2007年底,他们成功完成了第一例“三代支架”的手术,为一位男性食道癌患者安放了“三代支架”,术后患者的寿命延长了6个多月。记者了解到,在滕皋军团队里接受“三代支架”手术的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延长了寿命。“我做过的手术中,患者寿命最长的比原先多活了一年多。而平均下来,患者的寿命也能延长四个多月。”郭金和说。
当初患者家属的一句话也最终成为了现实,中大医院介入放射科也因此一战成名。如今,滕皋军教授、郭金和主任医师等人创制的新型系列消化道支架已经成功救治了16万多名患者,并成功获得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推荐阅读:
甲状腺癌早期的症状特点
认清黑色素瘤与痣的区别
早期咽喉癌的5大症状
子宫癌的早期有多少特征
频繁打嗝可能是胃癌症状
TAG:
上一页:乳腺癌康复期血清钙高怎么办啊
下一页:吸烟不吸烟肺癌不一样
相关阅读
- 2022-05-02颜志平教授:门脉癌栓非 TACE 治疗肝癌的仅仅禁忌证
- 2022-04-19食道癌的手术正规治疗方法
- 2022-04-19食道癌的手术成功率到底能有多高呢
- 2022-04-19食道癌的手术之后养护
- 2022-04-19食道癌的患者需要多吃哪些食物
- 2022-04-19食道癌的患者都有哪些饮食禁忌呢